國內經濟增長緩慢、、股市低迷等因素下對於投資型買房者,顯著的降低財富收入,再加上國內經濟增長減緩、通膨增速明顯、股市低迷等因素下,有遠見的投資客已經把目光轉到海外置產上了。
但凡進行全球置業投資,房產稅必然是首先考慮的要素之一。今天就帶著大家接著了解這些熱門置產國家的房產稅收制度。
美國
購買期間支付稅費
• 產權調查費:200—300美元
• 產權保險費:房屋價格的0.3%—0.5%
• 登記費:100美元
• 地稅調整:1—6個月的地產稅
• 律師費:500—3000美元
• 房管協會費:3個月物業費
• 房屋估價費、房檢費、公證費和勘查費:900—2000美元
持有期間支付稅費
• 房產稅:房屋價格的1—3%/年
• 房屋保險費:1000—1500美元/年
• 物業費:房屋價格的0.3%—2.8%
• 個人所得稅(出租才需要繳納):出租收入金額的10%
購買美國房產,房產稅是一筆不少的支出,目前美國的房產稅率是由當地的各個政府決定的,平均是在1%到3%之間,房價越貴,房產稅越高。州政府也會符合某些條件的房產實行減免政策,比如加州會對自住房屋寄予減免稅,或當房產稅達到某一固定值時,納稅人可從州政府得到相應的州個人所得稅抵免或現金補償。
不過在美國買房,不僅要繳納房產稅,而且還按照投資屬性需要繳納出租的個人所得稅。最後算下來,平均的稅費,相當於美國家庭年收入或是支出的3 %~5%。
英國
購買期間支付稅費
● 律師費:1500—5200英鎊 →英國規定所有購房文件必須由買賣雙方的律師執行
●印花稅:3%-15% →房屋購置價格30萬英鎊以下免繳印花稅
● 註冊費:20英鎊
● 土地調查費:350—400英鎊
● 房產登記費:270—910英鎊
持有期間支付稅費
● 地租:300—1000英鎊/年 →地租取決於房型(主要是居室數量)、地區等等。
●物業費:房屋價格的0.5%—0.7%
●市政稅:900—3000英鎊/年 →英國的市政稅就類似於我們所說的房產稅,在英國,所有的房產都要向地方政府上繳市政稅,用以支付地方的公共服務設施費用, 英國政府也會為不同地區、特殊人群提供市政稅的減免,比如殘障人士、全日制學生可申請免交市政稅。
● 租賃所得稅:若是房屋出租才需繳納,費用徵收視實際情況而定。
去年11月,財相哈蒙德宣布提高英國購房印花稅的免稅標準,實施“ 在英首次購房30萬鎊以下部分免印花稅 ”的策略。
新政內容如下:
之前,英國實行的是累進印花稅制度,單價低於12.5萬鎊的房產免交印花稅,高於12.5萬英鎊的房產印花稅從2%開始遞增,從第二套住房開始還要額外徵收總房款3 %的印花稅。
此次調整,初次購房者中,將有95%的買家受益,80%的買家不用支付印花稅,最高可以省下5000英鎊印花稅。
澳大利亞
購買期間支付稅費
● 印花稅:佔成交價的4%--5%
● 律師費:普通住宅的過戶律師費約為1500-2000澳幣
● FIRB(澳洲投資審批委員會)申請費 →針對所有海外人士,及還沒有取得澳洲永居的投資人,海外人士在澳洲投資、購買房產,一般都需要首先向FIRB進行申請,同時繳納申請費。從今年7月1日起再次上調海外人士的購房申請費。
持有期間支付稅費
● 物業管理費:2000-4000澳幣/年 →物業管理費一般只有公寓才需要支付,物業管理費根據開方商建造後樓盤的檔次及區域範圍內的基礎設施定價,大約每年為2000-4000澳幣,酒店式公寓和擁有較多設施的公寓大廈的物業管理費通常會高一點。
● 市政管理費、排污費:1500—3000澳幣/年
● 土地稅:數百澳幣/年
● 房屋保險費:500-1000澳幣/年 →很多銀行在簽發貸款之前,也會要求你為房屋購買保險,公寓的物業管理費當中已包含房屋的保險費,而別墅的保險費則需要業主自行購買。
● 空置稅:房價的1 % →針對海外購房者的空置稅從2018年1月1日起就開始實行了,對一年中空閒6個月以上的房屋按照其價值徵收1 %的空置稅,其目的在於減少空置房比率。
● 資產增值稅:如果是自住房,不需要繳納任何資產增值稅。如果是投資房,你需要有專業的會計師幫您計算扣除所有購房和持有成本後的增值部分,並且按照一定比例繳納增值稅。
外國人目前在澳大利亞買新房,需要交納額外的稅,墨爾本是7%,悉尼是4%,布里斯班是3%,這是額外交納的,這屬於澳大利亞的另一個限購政策。澳大利亞房產購買階段的稅主要是印花稅,大約占到成交價的4%--5%之間;持有階段主要市政費、物業費、土地稅。如果買房者一年之內出售房產,除了中介費、律師費之外,還有資本利得稅,高達50%。
日本
購買期間支付稅費
● 登記稅:房屋價格的2%
● 房產取得稅:房屋價格的3%
● 中介手續費:房屋價格的3%+6萬日元+消費稅
●印花稅:按購置房屋價格交,約10000- 100000日元
持有期間支付稅費
● 固定資產稅:固定資產評價額的1.4%
● 城市規劃稅:固定資產評價額的0.3%
● 物業稅:看物業公司規定
日本的房屋持有成本極其高昂,購房時需要繳納登記稅、中介費、印花稅、房產取得稅、5年間地震火災保險等費用,購買房屋時投資者所繳納的各項稅費約為房價的6 %-7% 。
持房期間最為主要的稅為“房產稅”,房產稅主要又分成兩種:固定資產稅和都市計劃稅費。固定資產稅標準稅率為1.4%,都市計劃稅費的稅率上限為0.3%,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不同地區的實際稅率略有差異;另外還有物業費、修繕積立金、稅理士費用等費用,每年的持有的成本約為房價的1%-2% 。
加拿大
購買期間支付稅費
● 海外買家稅:20% →針對海外買家額外徵收的稅,今年將從原本的15%增至20%。
● 律師費:800~1500加幣 →加拿大購房的手續由律師全程負責,包括審查業主的使用權、物業的抵押權、買賣協議及產權過戶等一系列工作。
● 物業轉讓稅(土地轉讓稅):1%-2% →物業轉讓稅簡稱PTT,為新業主向地產局申請變更屋主時產生的稅收。一般按照物業的“公平市場價值”收費,不一定是實際的成交價,一般前20萬繳1%;20萬-200萬繳2%;200萬-300萬繳納3%;300萬以上繳納5 %。
(舉例來說:如果一套房子的成交價為80萬,那麼應該繳納的PTT為200000×1%+600000×2%=14000元)
●商品購置消費稅:購房者購買新房,須繳納約為7%的商品購置消費稅。
● 產權證書費用:1000-2000加幣 →如果售房者不支付產權證書費用的話,那麼需購房者自行繳納,大約在1000-2000加幣之間。
● 房屋檢查費:300-500加幣 →房價越高檢查費越貴
●評估費:250-350加幣
→對所買房子的價值進行估計,你的抵押借貸方可能會要求你來支付評估費用。
● 禁止反悔費(魁北克省除外) :100加幣 →如果你購買有獨立產權的公寓或分契公寓,那麼你就需要支付這部分費用。
貸款額外支付費用
● 房屋評估費:150-350加幣 →如要貸款,抵押借貸方會要求購買者支付評估費用,大約為150-350加幣。
● 房屋保險及家庭財產保險:約為房價的0.1%-0.2% →如果需要貸款購買房屋,所有貸款機構都會要求購買房屋保險,尤其是火險,並在交房日當天生效,否則拿不到貸款的款項。
持有期間支付稅費
● 物業稅/土地稅:視地點及物業而定,多倫多地區約為房產估值的1%;而溫哥華地區則是政府每三年評估一次,約為房產估值的0.5%-0.6%。
● 物業管理費:0.42-0.6加幣/平方尺 : →新房較低,舊房較貴,一般共管公寓需支付,獨立屋一般無此項費用。
● 所得稅:按照2013加拿大聯邦稅收規定,所得稅率按年收入分級,最低為15%,最高為29%,各省有差異(租金收入屬於需報稅收入,納稅人需每年申報所得。)
● 投機與空置稅:10月16日財政部長詹嘉路就立法具體細節發布聲明。詹嘉璐表示,當前面臨的危機,是整個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省)的住房危機,因此必須採取措施。如立法通過,則需繳納2018年房屋評估價值的0.5%,BC省以外的加拿大居民徵收房產估值的1%,外國投資者徵收2%。
出售期間支付稅費
● 資本利得稅:加拿大資本利得的50%按照一般所得稅稅率進行徵稅,另外50%不徵稅。
● 中介費:大部分中介都是個體營業的,中介費一般是可以面議的,約成交額的2%-2.5%。
加拿大被譽為“萬稅之國”,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面對花樣繁多的稅收,當然,房子對於每位公民來說都是一筆大投資,自然也成了政府重點關注的賦稅內容之一。
發達國家英、美、澳、日、加,或高或低的房產稅,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外投資者的置產成本。
對比來看,杜拜不僅房價低,而且沒有房產稅,在持有跟售出期間,也不需繳納任何的稅費,也就是說全部的租金收入都是歸自己所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資者的置產門檻和房屋持有成本。
想了解更多杜拜相關資訊請到臻品官網 ⬇️
https://zp-properties.com/?utm_source=pixet&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pixet_blog